摘要:養老場所為老年人提供了養護、康復、休息、娛樂等綜合服務,隨著老年人數的增加,養老場所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養老場所的消防安全問題也引起了重視,尤其是個別養老場所中存在建筑耐火等級不夠、消防設施設備不足、消防安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直接增加了養老場所火災隱患,威脅著廣大老年群體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就如何筑牢養老場所消防安全屏障的有效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養老場所;消防安全;防火對策;智慧消防;火災報警;滅弧保護;漏電保護;
0 引言
截止2020年年底,我國人口數量為141178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8.7%,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為3.8萬個。養老場所在給老年人帶來便利生活服務的同時,其消防安全問題也要引起重視。通過對現存的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改進優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1養老場所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
1.1筑物耐火等級低
養老場所新建的建筑較少,尤其是對于民辦養老場所來說,大部分都是以原有的民房、工廠廠房、廢棄學校等修建起來,通過簡單的改造,而后演變成養老基地。這些建筑整體耐火等級不夠,個別時候只是用簡單的磚木等隔斷,存在很多火災隱患。再加上房屋裝飾裝修的相關材料易燃性較強,個別電氣線路已經老化,十分容易引發電氣火災等事故。
1.2消防設施嚴重不足
消防設施作為火災救援的基本保障,在大部分的養老場所中,消防設備十分陳舊,甚至存在配備不足的現象。根據新消防規范要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養老場所消防設施不符合標準,例如缺少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缺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缺少室內外消防給水水源等等。在養老場所內部,只是單純的擺放幾個滅火器,以此替代消防設備。與此同時,由于長年未使用,很多滅火器也存在失效的現象,無法打開,內部的粉類未進行更換,以至于在發生火災的時候無法使用。此外還有一些場所,安全疏散標志不夠明顯完善,大大降低了應急疏散效果。
1.3消防安全管理不規范
養老場所內部的負責人員、管理人員等在思想上未對消防管理工作引起重視,甚至個別養老場所內部并未組織專門的人員開展日常監管。具體來說,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負責人員沒有加大消防安全工作的宣傳力度,老年人的安全意識不高,更加沒有頻繁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等項目。老年人以及員工存在大量違規使用火電的問題,使用熱得快等電器,增加了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養老場所內部的員工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安全意識不夠強,由于缺乏專業的消防知識培訓,對于消防安全管理知識一知半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更加手足無措。除此之外,老年人從生理上的認知度、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很差,因為老年人的失誤引發的火災事故目前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如個別老年人喜歡臥床吸煙等,這種現象十分容易引發失火,增加了火災發生的風險幾率。
2筑牢養老場所消防安全屏障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建筑防火性能等級
不管是公辦養老場所還是民辦養老場所,都要重視建筑物整體的防火性能等級提升。從多個層面著手,嚴格對比執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具體要求,明確三、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物并不適合老年人居住,因此,養老場所的建筑防火性能等級要達到二級以上[2]。再加上老年人理解能力較差,行動不便,反應較慢,火災一旦發生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持續蔓延,擴散火災面積,影響到老年人的疏散與逃離。所以,養老場所建筑物還要構建多個安全出口,確保安全出口順暢,無其他障礙物。養老場所的內部裝修裝飾要符合相關規范要求,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服務于老年人,還要考慮到防火性能。為此,養老場所可以積極采購大量不燃、難燃的裝修材料,從源頭上降低火災的發生幾率。針對建筑物內部的配電線路等,要統一設計安裝,及時淘汰已經老化的線路配件,并采取穿金屬管、封閉式線槽等方式,以此進一步提升線路安全性能。
安科瑞智慧用電管理云平臺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分散的火災自動報警設備、電氣火災監控設備、智慧煙感探測器、智慧消防用水等設備連接形成網絡,并對這些設備的狀態進行智能化感知、識別、定位,實時動態采集消防信息,通過云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挖掘和趨勢分析,幫助實現科學預警火災、網格化管理、落實多元責任監管等目標。實現了無人化值守智慧消防,實現智慧消防“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化"、用電管理“精細化"的實際需求。
從火災預防,到火情報警,再到控制聯動,在統一的系統大平臺內運行,用戶、安保人員、監管單位都能夠通過平臺直觀地看到每一棟建筑物中各類消防設備和傳感器的運行狀況,并能夠在出現細節隱患、發生火情等緊急和非緊急情況下,在幾秒時間內,相關報警和事件信息通過手機短信、語音電話、郵件提醒和APP推送等手段,就迅速能夠迅速通知到達相關人員。同時,通過自動消防滅火控制裝置啟動自動滅火設備和消防聯動控制設備,有效解決用電單位電氣線纜老舊,小微企業無專業電工、肉眼無法直觀系統即時排查電氣隱患、隱蔽工程隱患檢查難等難題,及時排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