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開展、分時電價政策的推出,以及天氣下的拉閘限電等因素的出現,同時結合分布式光伏、光儲充電站、虛擬電廠等場景的提出,用戶側儲能的市場逐年增加。其中近2年,我國的用戶側儲能市場基本以工商業儲能為主。
工商業儲能四大應用場景:
1)工廠與商場:工廠與商場用電習慣明顯,安裝儲能以進行削峰填谷、需量管理,能夠降低用電成本,并充當后備電源應急;
2)光儲充電站:光伏自發自用、供給電動車充電站能源,儲能平抑大功率充電站對于電網的沖擊;
3)微電網:微電網具備可并網或離網運行的靈活性,以工業園區微網、海島微網、偏遠地區微網為主,儲能起到平衡發電供應與用電負荷的作用;
4)新型應用場景:工商業儲能積極探索融合發展新場景,已出現在數據中心、5G 基站、換電重卡、港口岸電等眾多應用場景。
2023 年有望成為工商業儲能的發展元年,主要原因2023年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有望大幅提升。工商業儲能下游主要為工商業企業,投資是否具有經濟性是工商業需求的核心因素之一,而2023年工商業儲能經濟性或將顯著提升:
1、收益端:預計峰谷電價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分時電價機制也將得到完善,這可能為工商業儲能提供更大的經濟收益。
2、成本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降以及制造業成本的持續下降,預計工商業儲能的投資成本將大幅降低。此外,其他成本方面也仍然具有降低的空間。
3、政策端:預計政府將進一步推進工商業儲能的建設,包括提供補貼政策、調整輸配電價政策,以及推廣隔墻售電等政策措施。
4、應急需求:在可能出現的缺電形勢下,工商業儲能有望保證電力供應的穩定,滿足緊急需求。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和能源轉型的推進,儲能電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而儲能電站監控系統與BMS通信的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將為儲能電站的運營管理提供更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通過實現智能能源管理,我們能夠更好地利用儲能電站的潛力,推動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綠色低碳的未來能源體系做出貢獻。